美国农作物种业(一)
2018-08-20 09:07:49
作者:Jorge Femandez-Comejo
摘要:在过去的70年中,美国农作物产量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都经历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增长,这全都要归功于一系列的关于种子生物发明,从20世纪初开始研究农作物杂交,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绿色革命应用高产品种,直到现如今的现代研发技术的进步。在这段时间,种业发展提升,例如小公司被大企业兼并从而整合了农作物的育种、生产、调节和市场功能。自此以后20世纪末期,大量的合资和企业并购彻底改变了美国种业,私人科研的迅速发展使得官方科研和民间科研的角色互换,并带来了“农业生物科技的黎明”。
关键词:种业市场、种子成本和价格、管理、植物育种、大田作物、研发、产业集中、生物科技
备注: 文章中品牌或公司名称的使用没有暗示或者隐含美国农业部的背书或认可
前言: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美国种业发生了一场巨变,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购买种子(而不是自留种),并且大企业挤掉小种子公司,整合并集中了植物育种、生产、调节和市场机制。自此以后20世纪末期,大量的合资和企业并购彻底改变了美国种业,私人科研的迅速发展使得官方科研和民间科研的角色互换,并带来了“农业生物科技的黎明”
为了了解这个发展进程,这本报告分析了美国和世界种业市场的组成、影响种子的相关条例、种业的结构和演变、以及私营和公共机构在植物育种上的研发趋势。重点解说了四种农作物:玉米、棉花、大豆和小麦。
种子的提升是农作物谷物增产的主要推动者
在过去的70年里,美国主要农作物的产量获得巨大提升。例如,玉米的平均产量从1930年的每英亩20 蒲式耳 (约为11.84升/亩。注:1英亩=6.07亩=4046.86平方米;1蒲式耳=36.37升)涨到90年代中期的140蒲式耳(5091.8升)。与此同时棉花产量提高四倍,大豆产量提高三倍,小麦产量提高了2.5倍。超过一半的产量增长要归功于植物育种者的遗传改良。
近年购买种子、购买价值和贸易增长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种子市场,紧接其后的是中国和日本。农民在种子上的花费从1960年的5亿美元,成长到1997年的近70亿美元。扣除物价因素以及农民支付的种子价格有微小增长,农民的实际种子开销成长2.5倍。实际种子支出的增加很大程度上归因于美国农民从商业渠道上的种子购买;反过来,种子开支的增加也可归因于种子生产中植物育种技术的提升。
美国是种子的净出口国。1996年美国贸易顺差为3.84亿美元, 其中种子出口占6.98亿美元,主要出口到墨西哥、加拿大、意大利、日本和阿根廷。种子进口为3.14亿美元,主要来自加拿大、智利、荷兰和中国。
知识产权影响重大改变
被农民广泛接受的杂交玉米发展于20世纪上半叶,为私营机构提供了一种保护植物育种投入的自然方法——杂交玉米的自留种大体上产量较低,鼓励农民每年购买种子。这一发展趋势又融合了20世纪下半叶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的强化,给种业带来了极大的改变,直接增加了科研和产业集中度。
种业结构的增长与固化
从20世纪30年代的杂交玉米种的商业化生产到如今的兼并收购,美国种业的历史以广泛的结构变化和转型为标志。20世纪30年代,大多数种子供应商都是小型和家族式公司,缺乏进行自身研发所需的资金来源。这些小公司几乎完全依赖公共机构的植物育种研究,其业务主要是繁殖和销售在公共领域开发的品种种子。
20世纪末期,美国种业市场的集中度得到了提升。1997年,四大玉米种子公司占美国玉米种子销售额的70%,四大棉花种子公司占棉花品种的90%以上。与此相对照,公共机构依然为美国农民提供了大量小麦品种种子。虽然种子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引起了人们对其市场势力①的潜在影响的担忧,但过去30年美国棉花和玉米种子产业的初步实证结果表明,集中度的增强促使成本降低的效果优于增强其市场势力。
农作物研发中私人和公共机构的角色转移
在1960年至1996年之间,植物育种的私营科研花费增长了1300%(调整了通货膨胀后),与此同时公共机构科研花费只有微小增长。20世纪30年代,随着玉米杂交品种的商业化,玉米品种的研发支出第一次从公共机构转移到私营机构。私营公司在植物育种研发上的投入比重从1970年的近50%提升到1989年的70%以上。
大豆育种上的科研支出从公共到私营机构的转变较为近期,从1970年到1984年,私营机构的大豆科研支出从6%上升近25%。私营机构在改良的小麦品种上的研发有限。其结果是,农民依赖公共机构的小麦品种作为新的小麦种子来源。供应机构也重视许多非主要农作物,比如燕麦和大麦。尽管有大量植物育种研发从公共机构转移到私营机构,但这两个行业都仍然存在大量的研究机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品种的引进和试验在增加
研发会带来品种的改良。种子包含了生产理想品种所需的科学知识,比如更高产量、更强抗病能力或者更高的品质。美国农业部(USDA)授予的品种保护证书(PVP)的数量,为植物育种研究提供了一个实用的指标。自1970年《品种保护法》施行后,品种保护证书数量迅速增加,这表明《品种保护法》的实施对激励私营机构植物育种研发上有积极的影响。
品种保护证书数量的增长最高在大豆和玉米作物上,两者加起来甚至超过农作物品种保护证书总数的一半。截止到2002年末,美国农业部颁布了2612件品种保护证书给美国的四大主要作物,其中大豆有1078件、玉米648件、小麦568件和棉花290件。
美国农业部动植物健康监测机构(APHIS)监控的试验地显示,育种者通过生物技术进行田间测试和植物育种研究的数量在增加。从1987年到2001年6月,APHIS总共收到了7600多件生物科技品种申请,并且批准了其中的6700件。APHIS从1987年接收的9件申请增长到1998年的1206件。公共私营机构所提交的大部分的田间测试的申请都是关于主要农作物的。到2001年年中,玉米品种的申请超过3300件。其他田间测试的各个农作物品种申请数量分别为:土豆761件,大豆601件,西红柿532件,棉花481件,小麦209件。
经过APHIS多年的田间测试、深度审查和判定,如果转基因植物体没有对农业和环境造成重大风险,该植物体可以不再被认定为有疑虑,并且不再需要APHIS的授权就可以移栽种植。在2001年, APHIS收到了79份解除管制的请愿书,并批准了其中的53项。这些解除管制的品种中,有36%的植物具有抗除草剂的特性,20%的植物具有抗虫性特征,19%的植物具有品质提高的特征。
译者注:
①市场势力:也称为市场权力,指卖方或买方不适当地影响商品价格的能力。对卖方来说,市场势力也就是卖方的垄断倾向。
(来源:中国种子协会,安徽隆平协助翻译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