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球粮食安全指数报告(GFSI 2018)
2018-11-05 11:30:50
10月16日,经济学人智库(The EIU) 发布了2018年的《全球粮食安全指数报告》,对全球113个国家的粮食安全进行了测量和排名。
中国排名第46位,属于中上游水平
新加坡首次排名第一
美国排名并列第三位
2018全球食品安全指数(GFSI)在2017下滑后,全球粮食安全略有改善, 高收入国家面临着更强烈的气候和自然资源风险的影响。
新加坡在2018届GFSI排名中首次位居榜首。其强大的食品安全得分主要归因于高收入经济的地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自2012以来增长了近30%,家庭支出的百分比上升了。食品消费指数(仅次于美国)为第二低。该国也有最低的农产品进口关税,这有助于降低食品进口成本。然而新加坡的粮食安全得分最易受气候和自然资源风险影响,新加坡依赖于粮食进口占其粮食供应的90%以上,这使得它容易受到贸易和供应链中断的影响,这可能会增加食品成本。
在2012和2016持续综合排名最高位的美国,在2017下降到第二位之后,2018年已经降到了第三。其排名的下降反映出其改善速度比他国要慢,而不是分数的任何下降。然而,由于两极分化的政治环境和不断上升的保护主义情绪,美国已经取得的(相对温和的)收益处于危险之中。
《全球粮食安全指数(GFSI)》通过综合评价113个国家的粮食价格承受力、可获得性和质量安全等核心问题。通过动态基准模型对28个指标进行评估,衡量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粮食安全的驱动力。GFSI还包括评估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对自然资源风险的敏感性,以及各国如何适应这些风险的指标。
2018年粮食安全排名前十的国家分别是:新加坡、爱尔兰、英国、美国(并列第三)、荷兰、澳大利亚、瑞士、芬兰、加拿大、法国。倒数五名全部来自非洲: 布隆迪 (113名)、 刚果民主共和国(112名)、马达加斯加(111名)、 也门(110名)、塞拉利昂(109名)。
中国在113个国家中位居46位,在亚太地区综合排名第7,亚太地区前六位国家地区分别为: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马来西亚。
(来源:粮油与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