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延秋:统筹农作物、畜禽种业发展,营造世界上最好的发展环境

2018-11-09 11:19:04

11月7日上午,农村农业部种业管理司司长张延秋考察杨凌种子产业园,农业园区公司董事长刘敏哲分别就杨凌种业发展思路、主要任务以及种子产业园整体规划建设情况进行了详细汇报。

张延秋司长指出:

一是杨凌示范区规划建设的高标准的种子产业园,在全国少有,一定要建设好,发挥好促进我国种业发展的作用;

二是杨凌一定要发挥高校优势和农业自贸区优势,要设置一定的条件招引国内外大型种业企业和高科技研发团队,打造研发高地,形成产业聚集;

三是支持杨凌大力发展种业,促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

张延秋一行还参观了江苏大华、丹东良玉(杨凌良科)、秦丰种业、秦红宝洋葱、金诺种业等入驻种子产业园的种业企业。

326.jpg

POINT

327.jpg

11月7日,第二届杨凌国际种业创新论坛在陕西杨凌举行,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司长张延秋以《关于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推进我国现代种业发展的思考》为题进行了主题演讲,解读了中国种业发展方向与政策。

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现代种业发展

今年国家机构改革,农业农村部组建了种业管理司,这样的机构在世界罕见。党和政府为种业提供了空前的条件,这是种业工作者的机遇。

习总书记一直把小种子同民族的伟大复兴连在一起。

2013年,习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要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在2017年的工作会议上也提出要把现代种业水平提上来。而今年春季南繁基地考察时,习总书记也提到,要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


现代种业发展的使命任务

种业应该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高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20字方针,实现农业农村的要求。

一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永远是中国最大的政策问题。开展重大良种联合攻关,构建国家品种创新体系,培育高产、稳产、适宜机械化的品种,培育节水、节肥、节药、抗旱、耐逆、抗病的绿色品种,培育优质专用的特色品种,满足农业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需要。要通过育种创新,把藏粮于技的要求落实到藏粮于种的具体措施。

二是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种业在创农业品牌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是实现农业创新的源头,是农业转型升级的基础。应促进种子质量的标准化,促进农业生产的标准化,大力推广专用的、功能性的新品种,让品种更换、品质提升,促进农业产品的品牌化。大力推广适宜机械化的品种,促进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化。

三是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

推进各类生产基地的建设,优先把种子田建成高标准农田,把种子生产做成农民致富的产业。

要以种子生产基地建设为抓手,推动各类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增加农民收入。要发展特色品种,打造每亩万元产值的农业高附加值产业。

中国的农业一方面是保证高产稳产,另一方面是为农民增收,基础在种业,希望也在种业,只要有了创新的种子,就会有高附加值的农业产业,拓宽农民致富渠道。

四是传承中华农耕文明。

上万种特色地方品种是我国悠久灿烂农耕文明的重要组成。我国有五千年悠久的农耕文明,有500多个农作物种类,这是先人留下的宝贵财富。

农作物和畜禽资源是传承中华文明的载体,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让历史遗产成为新时代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和民族的骄傲。这也是乡村振兴战略振兴乡村文化的基础。


促进现代种业发展的战略

  • 发展目标

到2025年,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协同融合的种业创新体系基本建立,主要农作物完成新一轮品种更新换代;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显著提升,2-3家企业进入全球种业前十强。

到2035年,以企业为主体的种业创新体系全面形成,自主创新能力达一流水平,中国企业在全球种业市场份额达到35%,1-2家企业进入全球种业前五强,基本建成现代化种业强国。

  • 统筹农作物、畜禽种业发展

现代种业的发展要突出抓好资源保护、品种创新、良种繁育、市场监管四个环节。

第一大任务是把资源保护起来。中国目前的科研技术还达不到,创新难、开放难,应先把资源保护起来。农作物、畜禽资源还在,就有创新的未来。

第二任务是品种创新。没有创新,种业就不会有竞争力,不会有好的发展。

第三个任务是良种繁育。国家要建设8亿亩高标准农田,优先建设种子生产基地。要把种子田建设成最高标准的高标准农田。

第四个是市场监管,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


如何推进现代种业发展

一是在改革开放中建立现代种业体系。

未来中国的现代种业一定是在改革开放中形成。过去中国种业的对外开放合作中,无论什么作物,中方控股必须达51%,外方控股不能超过49%。而现在只保留了“一个限制,两个禁止”。

“一个限制”——限制小麦、玉米种业外商投资持股比例。

“两个禁止”——一个是中国特有和稀有的珍贵品种,另一个是转基因品种的选育和种子生产。除此之外,其他品种外商独资和合资都可以,持股比例不限。

二是要在科企合作中建立产学研融合创新体系。

进一步推进种业科企分工,基础性公益性研究以科学院校为主,商业化育种以企业为主。公益性育种和商业化育种的边界是在时刻调整的,是在发展中变化的,但是两个轮子一起转的种业创新体制是不会变的。

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深化种业成果权益比例改革,分作物、分品种,来构建国家种业创新体系。要用全世界最优惠的政策给科学家,让科学家安心科研,去市场上选课题。

三是在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建立种业监管体系。

在种业领域进一步推进放管服,让市场真正成为生产经营的主体。市场能做的交给市场做,政府应在监管、打假、信息公开、政策服务、知识产权保护上下功夫,为企业营造世界上最好的发展环境。

(来源:杨凌种子产业园,农财网种业宝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