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2018科技管理重大事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贯穿始终

2018-12-27 12:37:20

面对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2018年我国着力推进基础研究和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战略高技术研究,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在科技计划管理、成果转化、评价奖励等方面大胆改革,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显著增强,科技创新人才加速集聚成长,向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大步迈进。

改革继续深化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继续深化,为创新中国减负加油。


这一年,基础研究有了纲领性文件,科研“大目标”定了。1月31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从5个方面提出20条重点任务,并明确了我国基础科学研究三步走的发展目标。


这一年,“三评”改革文件通过,科研“指挥棒”变了。7月初,《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印发后,引起广泛期待,因为这份改革文件针对的是当前科研体系中反映强烈的科研人才“帽子多”、评价标准“一刀切”、科研机构职能定位不清等现实问题。4方面18项具体政策措施分别对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工作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革举措,真正让科研人员吃了“定心丸”。


这一年,科研项目管理简化了,科学家有了更大的科研自主权。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建立完善以信任为前提的科研管理机制,减轻科研人员负担,简化科研项目申报和过程管理,赋予科研人员和科研单位更大科研自主权。


这一年,新一批改革举措向更大范围推广,科技成果转化再发“大礼包”。12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新一批23项改革举措向更大范围复制推广,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允许转制院所和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科研人员以“技术股+现金股”形式持有股权,引入技术经理人全程参与成果转化,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以订单等方式参与企业技术攻关,为中小科技企业包括轻资产、未营利企业开拓融资渠道,推动国有科研仪器设备以市场化方式运营、实现开放共享……一系列改革举措令广大科研工作者备受鼓舞。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这一年的中国科技有哪些精彩。


国务院会议提出支持基础科学研究

1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确定加大支持基础科学研究的措施,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迎来“双响”

1月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71个项目和9名科技专家。时隔11年,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迎来“双响”——唐本忠院士为第一完成人的“聚集诱导发光”和李家洋院士为第一完成人的“水稻高产优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及品种设计”双双折桂。


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作出部署。《意见》明确了我国基础科学研究三步走的发展目标。


国务院印发《积极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方案》

国务院日前印发《积极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了我国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面向2020年、2035年以及本世纪中叶的“三步走”发展目标,提出到本世纪中叶,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科研成果,全面提升我国科技创新实力。


刘鹤在科技部门调研时强调树立“四个意识” 做好科技改革工作

国务院副总理刘鹤近日在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调研时强调,科技系统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做好科技改革发展工作。


我国首个科学数据管理办法出炉

4月10日,《科学数据管理办法》(简称《办法》)近日由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这是我国第一次在国家层面出台科学数据管理办法。《办法》明确,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产生的科学数据要进行强制性汇交,并通过科学数据中心进行规范管理和长期保存。


重新组建后的科技部正式亮相

4月10日上午,重新组建后的科学技术部正式揭牌。在庄严隆重的升国旗、奏唱国歌仪式后,科技部部长、党组书记王志刚等部领导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揭牌。

据悉,重新组建的科学技术部,将科学技术部、国家外国专家局的职责整合,科学技术部对外保留国家外国专家局牌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由科学技术部管理。


中科院就论文署名发出诚信提醒

4月24日召开的中科院科研诚信建设工作视频会议发出《关于在学术论文署名中常见问题或错误的诚信提醒》,提醒全院科研工作者在学术论文署名中注意并改正一些常见问题或错误,以高度的责任心,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


习近平在两院院士大会开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5月28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努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新组建的科技部印发党组一号文件

5月23日,新组建的科技部印发2018年党组1号文——《关于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进科技创新重大任务落实深化机构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意见》(简称《意见》)。

关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科技工作,《意见》强调要围绕六条主线开展:一是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强化高水平科技供给;二是围绕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要求,加强技术、装备和系统集成攻关;三是围绕落实打赢三大攻坚战要求,强化技术支撑;四是围绕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要求,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五是围绕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积极践行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战略思想;六是围绕促进区域协调创新发展,打造区域创新高地。


李克强在两院院士大会作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报告

5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作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报告,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他向长期以来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科技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两院院士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崇高敬意。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将迎来第三次大修

6月26日,司法部发布关于《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修订送审稿)》(以下简称《条例》)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同时印发的还有关于修订《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说明。

这是《条例》于1999年颁布后的第三次修改。征求意见中的《条例》亮点不少,比如,国家科学技术奖实行提名制度,奖励对象由“公民”调整为“个人”,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每年奖励总数从原来的400项调整为不超过300项,增加了关于科技奖励监督委员会及其职责的规定,对骗取奖励者以及对提名者的违规行为“依法给予处分”的处理权限等。


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扩大科研人员自主权的措施

7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扩大科研人员自主权的措施,更大释放创新活力;部署进一步做好稳定和扩大就业工作;通过《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的决定(草案)》。


河北科大公布韩春雨撤稿论文调查结果称未发现主观造假情况

8月31日,河北科大在其官方网站刊发《学校公布韩春雨团队撤稿论文的调查和处理结果》(以下简称《处理结果》)。《处理结果》称,该校学术委员会成立调查组,本着“依法依规、严谨规范、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认真核查了该论文涉及的全部原始实验资料,并委托第三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重复验证实验,认为撤稿论文已不再具备重新发表的基础,未发现韩春雨团队有主观造假情况。


科技部开展专项行动为科研人员减负着力解决报表多牌子多检查多等突出问题

 9月27日,科技部召开“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 减轻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科研院所推进会”,交流各科研院所落实工作进展和做法,调研听取意见建议,进一步推动减负专项行动深入实施。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在中央改革办指导下,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于8月初部署启动了减负专项行动。减负专项行动包括减表、解决报销繁、精简牌子、清理“四唯”(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检查瘦身、信息共享和众筹科改7项具体行动,通过解剖麻雀和集中治理,切实解决科研人员反映强烈的科研管理中表格多、报销繁、牌子乱、检查多、数据孤岛等突出问题,建立服务于人的创造性活动的科研管理机制。


科技部等三部门负责人回应“基因编辑婴儿”事件

11月2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三部门负责人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表示:此次事件性质极其恶劣,已要求有关单位暂停相关人员的科研活动,对违法违规行为坚决予以查处。



总之,2018年的中国科技事业精彩纷呈,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承前启后、砥砺前行。我们期待新一年的中国科技,将有更加精彩的表现。


(来源:国科农研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