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对种业的影响与对策刍议

2020-02-10 11:24:21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对种业的影响与对策刍议

段洪波  农业推广研究员,湖北荆楚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新型冠状病毒(2019 -nCov)感染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或疫情)打断了国人的春节喜庆,也给中国经济运行带来了巨大影响。对此,很多经济学家给出了预判,如恒大研究院认为,从宏观的视角,生产和需求骤降,对投资、消费、出口都会带来明显的冲击,短期内会带来失业上升和物价上涨;对于中观行业而言,餐饮、旅游、电影、交通运输、教育培训等受到冲击最大,医药医疗、在线游戏等行业受益;对于微观个体的影响,民企、小微企业、农民工等受损程度更大。一方面疫情对中国经济影响巨大,人人都要承受经济下行的压力;另一方面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经济的基本面还是会保持稳定,这是对疫情下社会经济的基本判断。在疫情面前,没有谁是孤岛,对各行各业都会造成影响,种业也在其中。身处不同的行业,企业所面对的情况会有所不同。笔者身处种业,从种业一线的角度浅议疫情对行业的影响与对策。

01 疫情对种业的现实影响

疫情的现实状况是,自1月23日从武汉宣布疫情进入紧急状态“封城”始,全国有多个省市先后宣布“封堵隔离”,到现在十几天过去了。几乎整个中国只有一个主题,就是都把“封堵隔离”控制传染源作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第一举措。一时间,全国不分区域,村村封路,户户关门,小区封闭,生产物流停顿,原本喧闹的春节假期,突然之间,马路上人少了,地铁里人少了,商场里人少了,高铁上人少了,直至乡村“路断人稀”,这是我们很多人都不曾经历过的。此种情况什么时候是个头,还要封堵隔离多久?拐点还没出现。由“封堵隔离”带来的交通流、人流、物流因素对整个种子产业的现实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 对南繁工作的影响

南繁对加快新品种选育具有独特的作用。此次疫情直接影响南繁科研育种,据统计目前全国在海南南繁基地的有29个省(市、区)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种子企业等700多家单位,节前在南繁基地的科研人员有5000多名,春节期间回内地有3000多人,计划节后返回南繁基地做杂交测配和种子收获的科研人员有10000多人,在品种乳熟和成熟阶段要去南繁基地考察观摩新品种了解新信息的还要增加6000多人。这么多人被“封堵”在内地,而目前正是科研育种材料观察和做杂交测配及部分育种材料收种的关键时期,然而据医学专家预测2月底甚至3月初科研育种人员进岛都很困难,如果到2月下旬仍然不能放行,直接影响南繁育种材料测配和收种工作,势必造成整个育种历期将延长1年甚至几年。在全国推广的农作物品种中,80%以上的品种都经过南繁选育或加代,因而也间接影响农作物品种更新换代。

同时,疫情影响南繁种子纯度田间鉴定工作,给农业大田用种质量安全带来很大隐患。

1.2 对种子销售的影响

“立春一日,百草回芽”。据《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2020年2月4日17时3分已进入“立春”节气。对农业来讲“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播一粒籽,秋收万斤粮"。这次疫情期间正值农民春播农忙之际,也是种业公司种子销售旺季,由于一刀切的“封堵隔离”防疫措施,一是大部分县乡道路实施交通管制,导致保春耕的农业服务以及农资产品运输“最后一公里”遇到困难;二是大部分乡村集市被取消,甚至不允许农民上街赶集,阻断农民购种和种业公司销种的对接。如果疫情拐点延迟和封堵时间延长到2月底甚至到三月份,势必导致“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早稻和再生稻播种来不及了,大面积中稻购种时间非常仓促,这些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种子销售和服务。

1.3 对种子生产的影响

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种子企业大多坚持的是“以销定产”和“依库存定产”,由于如前所述受疫情对种子销售的影响,销量不定导致生产计划难做,造成难于确定与基地的生产合同面积;二是由于“封堵隔离”的原因,企业生产技术人员难于下基地落实合同面积,亲本种子难于到村到户。

1.4 对种业经营管理的影响

同样由于隔离封堵的原因,造成员工不能春节后按期上班,势必导致企业正常工作程序被打乱。管理工作将出现“五难”,一是种子精选加工包装请工难;二是种子调运快送雇车难,三是销售启动难,终端无法开展活动、渠道无法开展会议、传播无法与地面互动、执行和用户脱节;四是深入市场难,渠道管理和品种打假维权无法进入市场调研处理等;五是员工、经销商和农民培训难聚众进行。

02 疫情对种业长远影响

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前,中国种业经济本来就不景气,种子市场处于“寒冬”,本次疫情的“黑天鹅”事件不仅会雪上加霜,势必引起的“蝴蝶效应”将会给行业造成连锁冲击,即疫情不仅对企业当下生存困难而且对长远健康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2.1 加速行业的集中度

这次疫情,考验的不仅仅是每个人的免疫力,也是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的免疫力。疫情必定是一个加速淘汰和加速升级的过程,免疫力强的个体或者企业,会被加速升级,反之就会被加速淘汰。强者愈强,弱者恒弱,是历史不变的规律。 这次突发“黑天鹅”疫情对于一些高负债、低现金流的种子企业将是一次生死考验,高负债种子企业不管种子卖不卖出去或赚钱与否都要承担巨额财务费用,加上疫情导致种子滞销现金流减少,企业的科研、生产及管理的日常性净支出照样发生,在没有外部资金导入的条件下,企业要生存下去很难,很可能有一批免疫力差抗风险能力弱的种子企业要倒下。而疫情之后,市场份额和行业资源会进一步向资金实力强的头部种子企业积聚,加快我国种子行业的寡头市场的形成,提升行业集中度。

 2.2 催生种业营销方式转变

2003年发生非典,由于人们都不敢出门,刘强东把中关村的实体店铺搬到了线上,马云看到了C端购物的需求,顺势创立了淘宝。2020年的今天,也是因为疫情“封堵隔离”更多人更长时间闭门不出,实体店被迫关门,但像盒马鲜生、叮咚买菜、每日优鲜这样的平台生意火爆, 所以,每一次大波折,都会催生一批新业态已成为历史的铁律。总体看来这次疫情过后,“线上购物”对”线下购物“的加速替代、“体验式场景”对“传统实体店”的加速替代、“线上获客”方式对“传统获客”方式的加速替代成为趋势。然而对种业来讲,利用互联网平台销售还是“凤毛麟角”,销量甚少,大多数企业没有自己的APP,基本属于纯线下的传统企业,抗风险能力非常脆弱,外界环境稍微一变化,就处于被动地位,这次疫情可能要导致连续几个月的销售萧条期。疫情过后,势必会催生种子企业利用5G、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加快营销方式的变革。

 2.3 促进种业加快高质量发展

在种业连续几年处于市场“寒冬”的境况下,很多种子企业已经在自我调整发展模式,转型业务及增长方式,考虑如何向高质量发展。遇到今天的疫情之伤,更加增强了生存的危机感和发展的紧迫感,更坚定地树立自我救赎意识,重塑业务流程、精简机构和人员、缩减费用、剥离不良业务、杜绝亏损及减少质量的增长,确保现金流。所有这些措施的落实将会促进种子企业向高质量发展。

03 对策与建议

要解决疫情对种业现实和长远的影响,既要依靠各级政府解决外部问题,又要种子企业自我救赎和自己奋发解决自身问题。为此,建议在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解决如下问题。

3.1 首先,积极呼吁政府解决疫情控制下春耕供种的“绿色通道”问题。

对此,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努力保持生产生活平稳有序。为贯彻落实中央要求,2月4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不得以防疫为由,违规拦截仔畜雏禽及种畜禽运输车辆、饲料运输车辆和畜产品运输车辆,不得关闭屠宰场,不得封村断路,维护畜牧业正常产销秩序,保障肉蛋奶市场供应。但是,农业农村部的紧急通知,仅指仔畜雏禽及种畜禽及其产品的“五不得”,而春耕备耕最急需的种子等农业投入品不在其范围。因此,建议中国种子协会和各省种子协会积极向同级农业主管部门汇报,呼吁农业农村部专就春季供种保春耕遇到的交通封堵问题发紧急通知。由于在目前疫情非常情况下,防控疫情实行的是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那么最行之有效的办法是由农业农村部联合交通、公安等联防联控部门联合发文,尽快解决春耕种子运输“绿色通道” 问题。

3.2 第二,积极呼吁政府加大对种子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面对重大疫情,国家接二连三的召开高级别会议,出台了一揽子举措,强力稳定中国经济预期,解救困境中的中国企业。2月1日,央行等五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通知》(银发〔2020〕29号,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行业,以及有发展前景但受疫情影响暂遇困难的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到期还款困难的,可予以展期或续贷,并通过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等方式,支持相关企业战胜疫情灾害影响。有些行动快的省市纷纷出台了系列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的扶持政策,但愿我们种子企业也在其中不会边缘化。建议积极呼吁中央和地方政府,一是加大税收支持力度,减免种子生产经营企业的所得税、土地和房产使用税,实行免交2年,减半交3年的政策,让企业在疫后自我造血自我修复;二是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把种子收购储备所需资金纳入农业发展银行专项贷款,不需要不动产抵押,实现种子库贷挂钩,视同中央储备粮享受优惠贷款利率;三是增加种子储备补贴资金额度,将受疫情影响库存的种子企业全部纳入国家和省级救灾储备种子贴息补助范围;四是进一步加大种子科研、生产及良种推广项目的支持力度,农业农村部拿出一部分对种业创新见效快的储备项目提前下达;五是考虑到疫情导致的开工延迟、假期延长等因素,建议在以前社保费率降低的基础上,对 2020年种子企业的“五险一金”费率再降低至少1~2个百分点,同时明确缓交今年上半年的社保费等。

3.3 第三,种子企业要加快制定疫情期间的应变方案。

一是在疫情解除前,种企要服从国家防疫大局,“生命第一、赚钱其次”,不近距离接触拜访客户,不组织人员密集型的产品推广会、经销商和农民培训会等活动;二是对封堵隔离在家节后不能返程上班的员工,企业可推行在家办公,线上办公,召开微信会议;三是对渠道经销商、农民合作社、种粮大户等加快建群扩群,建立网上服务平台, 利用快手、抖音等短视频APP直播进行种子预订预购、线上交易、产品推介与技术服务等;四是管理层要根据疫情变化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做好各项预案,把各种问题都要提前想到,重新制定工作流程并加强运营指导,尤其要把仓库、加工、物流配送计划与疫情进展对接,在疫情下种子销售窗口期短与季节紧的营销比拼依靠的就是物流的效率和到户率。

3.4 第四,种子企业要审慎制定疫情后的变革方案。

此次疫情爆发恰逢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期,很多行业正面临痛苦的调整期,对中国正常社会秩序的干扰和破坏是超越预期和始料未及的,可以断定疫情过后将影响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变革,影响人们的价值观、生活方式、产业结构、业态方式乃至国家治理体系等方方面面的变化。一句话,疫情影响各行各业的变化,种业焉能置身局外。全球著名企业GE公司管理者说过“外变内不变,则企业的末日到了”。一位资深种业专家预判:疫情过后,发展趋势上是“我们注定会见证种子行业新时代的开启”,“高中低不同价位的农作物种子的市场占比将发生较大变化”。本人认为,不管怎样,种业人必须在重新审视企业的产品线+供应链+管理+组织+服务+宣传+N的全产业链要素的基础上,结合本企业的实际制定变革方案。大而言之:一是在产品线上,可能要把“稳粮”+“优质”作为主线产品打造,近两年一味只讲优质,不讲产量的观点可能要刹车,刚刚下发的中共中央2020一号文件强调,要稳定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当然,坚持优质仍是种业打造产品的不二法门;二是坚持技术、管理、营销、服务创新发展,是种业制定变革方案必须坚持的永恒主题,只有创新,才能振兴民族种业;三是种业公司必须要把利用5G、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新技术改造企业的科研、生产、营销和产品的购、销、存管理流程放在重要位置来制定变革方案,要切实解决种子到村到户的最后一公里瓶颈问题,彻底扭转在线服务水平低及网上预订预购、交易量极少的局面。总之,要在疫情过后借势外力和激发内力全面提升种业现代化水平,增强种业抗御各种风险的能力。



(来源:国科农研院)